耕地是我國最為寶貴的資源,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是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的重要內容。2015年自治區下發了《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實施暫行辦法(2015年修訂)的通知》,農業部門負責開展耕地地力監測、耕地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等耕質量監管和建設工作,每年要將耕地土壤改良與地力培肥補助資金(按耕地面積1元/畝)列入當地財政預算。根據《關于批復二0二一年防城區部門預算的通知》(防區財〔2021〕73號)文件,防城區財政安排了專項資金45.3萬元用于耕地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。為使工作順利完成,特制定了《實施方案》。
二、《實施方案》有什么亮點?
以保障糧食安全、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安全為目標,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,樹立耕地保護“量質并重”和“用養結合”理念,堅持生態為先、建設為重,以耕地退化污染重點區域、特色農業為重點,依靠科技,加大資金投入,推進農藝、農機措施相結合,依托新型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,構建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長效機制,守住耕地數量和質量紅線,奠定糧食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。
三、《實施方案》中實施目標是如何?
完成增施有機肥10000畝以上,多功能油菜種植100畝,逐步消除中低產田障礙因子,改良培肥地力,挖掘增產潛力;土壤理化性狀明顯改善;土壤有機質含量穩定提高;減少化肥施用量10%以上,實施后防城區耕地地力水平與前一年度相比有所提高。
四、《實施方案》中采取什么技術模式進行土壤改良與培肥?
《實施方案》中采取增施有機肥技術模式和種植綠肥技術模式。
五、有什么措施保障《實施方案》的實施?
《實施方案》明確要求:一是加強宣傳培訓。培訓對象包括防城區級農業技術干部和鄉鎮干部以及村委干部,農民技術員和部分農戶代表。二是落實面積,造冊登記。做到防城區、鄉(鎮)、村、戶四級積極配合,由村級干部、農技員和自然村的村主任,共同核實農戶實施面積,并造冊登記,按實際面積發放綠肥種子和有機肥等物資,嚴禁弄虛作假。三是建立增施有機肥示范樣板。農業生產新型經營主體包括種植大戶、家庭農場或農民合作社等,根據其的種植規模,生產能力,在當地具有一定農業生產影響力,進行增施有機肥推廣示范應用,建立200畝以上增施有機肥示范片2片。四是做好驗收總結工作。按要求開展項目區產驗收工作,驗收后及時上報項目總結材料。
六、《實施方案》預期效益如何?
經濟效益:努力完成項目實施面積,水稻栽培采用良種良法,確保穩產高產。預計農作物增產5%以上。
生態效益:通過項目實施逐步消除中低產田障礙因子,增加土壤有機質,改善土壤結構,改良培肥地力,挖掘增產潛力,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。
社會效益:通過項目的實施和技術培訓,有效提高基層農業技術干部和鄉鎮村干部的農業技術服務能力,使農民的科學種田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。
文件下載:
關聯文件: